6月11日至14日,首届上海国际碳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亮相碳博会现场,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各自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风采。
在“双碳”战略下,绿色金融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发力探索的领域之一,业内正在加速布局绿色金融、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业内人士指出,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持续布局绿色金融领域
在首届碳博会现场,多家银行纷纷亮出自家的绿色金融名片。中国证券报记者6月12日现场探访发现,除专业绿色低碳产品和内容展示外,动感单车体验、绿色低碳答题活动、互动小游戏抽盲盒……多元化的互动成为本届碳博会上商业银行的一大看点。不少游客在银行展台排队打卡、参与小游戏领取奖品。当天下午,部分银行展台的奖品已提前送完。
“通过互动体验,不仅可以给非专业的观众带来惊喜,还可以提升他们对绿色低碳的认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绿色低碳行为。”交通银行相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部分银行还在本届碳博会上发布了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举措,如上海银行与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申能碳科技公司共同推出了上海市首个绿色普惠担保贷款。
“绿色普惠担保贷款面向上海地区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碳资产持有企业。”上海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贷款以政策性担保资源为支点,为碳资产持有人提供增信,同时保障金融机构的权益,极大提高了碳资产的流动性,打通碳资产开发、流转、变现的“最后一公里”,为赋能绿色普惠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此外,上海银行、上海市节能协会等主体联合成立的“绿色金融实验室”也在该博览会上揭牌,聚焦绿色新材料、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余能利用、碳管理等绿色低碳领域内的成长型、科创型企业,制定标准化模板和定制化服务,共同研究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碳减排情况,决策并落地精准、高效的综合绿色金融服务方案,精准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助推银行信贷结构调整
在“双碳”战略下,绿色金融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发力探索的领域之一。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日前在中关村论坛上表示,绿色金融是经济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一方面,绿色金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绿色金融可以发挥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引导资金流向“双碳”项目,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发展绿色金融为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开辟新赛道,有助于推动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
交通银行总行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秦桦在碳博会上表示,2023年,该行新增清洁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项授信策略指引,风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制造产业链3个新能源领域审批指引,并在能源、制造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双碳”重点领域的授信政策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要求,重点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4.99万亿元,同比增长38.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2个百分点。
关注创新发展
绿色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产品和服务种类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多家银行正在尝试通过碳配额质押融资,助力企业盘活碳资产,推动碳配额由环境资产向兼具部分金融资产职能转变。此外,银行也在尝试在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或债券中融入激励机制,将贷款或债券产品利息与以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环境类为主目标进行挂钩,激励贷款方和债券发行主体的减碳行为等。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曾学文预计,未来随着环境权益市场的加快建设、碳核算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其价格发现功能为依托,围绕碳核算、碳资产交易的产品创新将更为丰富。
专家表示,虽然绿色金融已取得较快发展,但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仍有机遇和挑战值得关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高质量发展对金融体系提出新的要求,下一步要更多关注绿色金融资金长短期结构、区域平衡、金融市场和碳市场以及绿色金融债券和股权结构等平衡问题。
“绿色金融的发展跟传统金融域态不一样。”屠光绍说,推动绿色金融结构进一步完善、功能进一步健全,还要更加重视实现基础设施与业务实践的“双翼并举”,注重监管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轮驱动”,也需要资本市场与碳市场的“双重发力”,并实现国际国内发展的“双向互动”。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