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型,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从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来看,生产力指的是劳动生产力,是人们生产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一种能力。
在传统农业社会,诸如土地、用于劳作的牲畜等,是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要素。而新质生产力指的是新兴且高质量的生产力,涉及领域新、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其本质是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方式,集中力量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它的构成不仅仅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等传统生产要素和主体,信息、数据、网络、知识和技术等也都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新质生产力具备技术新颖、科技含量高等特征。尤其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加快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交叉融合的过程。
新质生产力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质变与跃迁,可以理解为一种“非线性”的增长或“阶跃式”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这使得新质生产力能够在推动产业革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在科技驱动和全球化的趋势下,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仅加速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还催生了不同领域间技术和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平台,生产要素的流动变得更加便捷,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更迅速、更准确的反馈,使得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科技进步引领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进,更是推动整个经济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的革新,可以使经济增长朝着更加创新、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具体来看,新质生产力是高效能、高效率的生产力,有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更加高效的资源利用,减少了对有限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给环境造成的负担。通过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以及优化管理模式和供应链,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推广新材料、新能源的使用,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也能够得以发展转型,降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新质生产力还推动了产业间的融合与交叉创新,如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进而形成全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搭建连接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桥梁,推动经济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向智能化、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模式转变。
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速和高端产业的勃兴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成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选择,以及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战略举措。长远来看,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存在的科技投入不足、产业基础有待强化、制度环境不健全和人才储备有待提升等关键问题,经济发展需要以宽松的创新环境、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律保障为依托。当然,这一过程需要统筹协调政府、产业和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资源和关系。其中,尤其需要简化繁琐的政策和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减少影响创新和投资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