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朱艳霞
“保险3%不算高,但可能是未来的天花板。”近日,存款利率再次下调后,一些保险代理人便在朋友圈发布类似内容。
2023年12月底,国有大行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将3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从2.2%降至1.95%,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降至2%。随后,多家股份制银行、农村中小银行跟进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2023年,存款利率罕见地一年内下调3次。每次消息一出,就有投资者“挪储”并转向保险产品。同时,一些保险代理人也在朋友圈借机推销储蓄型保险。
无疑,存款利率一再下调,短期内利好保险产品销售,保险负债端或将迎来一波增长。比如,普通型人身险即便在2023年经历定价利率全面下调,但最高仍可达3%,分红险定价利率最高2.5%,万能险保底利率最高2%。业内普遍认为,3%定价利率仍存在较强吸引力,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产品保本优势依旧突出,定期存款利率调整后,对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保险提振力度较大。
不过,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调使得保险投资端承压,也给未来累积了较大利差损风险。一方面,险资配置存款占比将会下降;另一方面,在“资产荒”和利率下行的双重压力下,险企资产配置难度在不断加大。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保险资金年化财务收益率2.92%,综合收益率3.28%;人身险公司银行存款余额同比下降2.88%,规模占比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
投资端表现直接影响保险公司净利润。2023年前三季度,已披露数据的76家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220亿元,同比微降2.16%。
此外,随着存款利率一再下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存在继续下调的可能。东吴证券研报认为,若后续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持续调降,或将打开2024年1年期以上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
因此,压降负债端成本,实现资产负债匹配,是保险公司在当前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既让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又让公司有经营利润,则是保险业面临的一道难题。
当务之急,保险公司需要调整资产配置战略和策略,需要基于新的市场环境来测算可实现的投资收益和可提供的预定利率,避免陷入巨额“利差损”。(记者 朱艳霞)
(责任编辑: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