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下探引发市场关注。中国人民银行6月14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5月末,M1余额为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
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以来,M1增速总体放缓,主要是受到了多重因素扰动。首先,我国M1统计口径仅包括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随着支付便利性提高,M1增速可能被低估;其次,规范“手工补息”和存款分流等因素拉低了M1增速;最后,深层次看,M1增速放缓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质效提升的体现。
需从更广口径看待M1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现有的M1统计方式,是其增速容易出现波动的内在原因。随着支付便利性提高,当前M1增速可能存在被低估的情况,需要从更广口径来看待M1性质的市场流动资金状况。
“我国M1统计口径仅包括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但随着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个人活期存款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同时,许多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也都可以随时申赎,这些资金类似于计入M1的企业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直接转变为购买力而基本不受限制。”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和日本的M1都包括个人活期存款,美国还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等。“对比国际通用的统计方式,我国M1统计口径或存在优化空间。现有的M1无法全面反映居民与企业的现实购买力情况。”平安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璐表示。
不少市场机构已经关注到我国M1增速被低估的情况。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观分析师周彭称,中国可能存在一些具备M1属性,但是尚没有纳入M1统计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三类:居民活期存款、非存款类的金融产品、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如果将以上三类资金纳入,4月M1增速大概在0.6%到1.1%之间。这一数据说明,经济运行仍存在一定韧性。
分析未来M1的走势,刘璐认为,这取决于商品房销售增速何时企稳、财政发力进展,以及出口企业结售汇情况。
刘璐表示,商品房销售增速和M1增速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居民购买商品房的过程中,居民储蓄存款直接转化为企业活期存款,地产产业链企稳也能带动上下游行业景气度改善,进一步带动M1增长;财政进一步发力,也将对M1增速有一定提振;在出口改善阶段,企业外汇创收同步改善,换汇后将带来人民币存款规模上升。
“挤水分”与存款分流形成扰动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M1增速下降还与规范“手工补息”和存款分流等因素有关。一方面,在打击资金空转、叫停“手工补息”等背景下,部分不规范的企业存款减少;另一方面,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财产品作为存款“蓄水池”作用明显,对存款替代性增强,部分活期存款向理财市场分流。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表示,上半年,在金融业“挤水分”、房地产下行、财政发力较慢等因素影响下,M1增速下行。从贡献率看,企业活期存款对M1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M1走势对企业活期存款高度敏感,而企业活期存款受多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波动。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M1结构来看,M1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到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大幅下降拖累,这主要是因为禁止了“手工补息”。流通中货币(M0)、政府活期存款等的增速就较为稳定。
“深层次看,M1增速放缓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质效提升的体现。”分析人士表示,历史上,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活期存款是企业活期存款的主要部分。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以及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受到规范,短期内会表现为M1增速放缓,长期则反映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调整优化。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