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幸有缘,能够深入了解康卡的制作全过程,看到唐卡绘制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艰辛与虔诚,我们就会懂得它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甚至,我在想,仅仅用“心血”来描述,都不足以形容出唐卡的珍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热贡艺术的发祥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村,一起了解热贡唐卡的前世今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仁县
同仁县,是青海省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内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仁县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不过同仁县得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因为同仁县城位于隆务河“金色谷地”,这种峡谷城市格局在整个青藏高原首屈一指。当然,热贡艺术自然是重要的加分项。
在同仁县的吾屯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作唐卡,而且不仅是这些居家的艺人,吾屯上寺和吾屯下寺两座寺院的画僧,更是将绘制唐卡当作今生的修行。吾屯村延续千年的唐卡绘制手艺使得这里成为唐卡四大流派(勉唐、噶孜、热贡、青直)中热贡派的发源地和中心。
那么,吾屯唐卡和热贡艺术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热贡艺术名称的由来
热贡艺术,主要就是指吾屯村的唐卡、堆绣、壁画等宗教艺术的绘制。之所以被命名为“热贡艺术”,和十世班禅大师有关。当年班禅大师视察吾屯村的唐卡绘制时,说到吾屯(村)是个小地名,知道的人不多,热贡是比较大的地名,而且是含义是“金色谷地”,很吉祥,就用热贡艺术来称呼吧。
从此,热贡艺术之名蜚声海内外。“唐卡”的确切含义和吾屯村唐卡绘制的缘起
对于唐卡,有多种解释,如卷轴画、布面佛像等。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但凡书画装裱时多会在两端加以画轴便于悬挂和存放,可见卷轴画的定义不足以传达出“唐卡”的内涵。唐卡绘制的材质不限于布料,牛羊皮在唐卡绘制中被大量运用。堆绣作为一种特殊的唐卡,也不以布料做底衬——布面佛像的定义也不准确。
那么,唐卡究竟是什么含义?唐卡是藏语音译,比较准确的书写应该是唐噶。唐是平面的意思;噶,是指佛。这一含义我们可以在藏传佛教相关的教派名称中得到印证。噶举派,噶举指佛的事业;噶当派,噶当指佛的教义。格鲁派即源于噶当派,在当时被称为新噶当派。所以唐噶就是平面佛像的含义。后来唐噶在汉地逐渐被称为唐卡,成了约定俗成的标准音译。
据吾屯村人介绍,“吾屯”作为地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衣服领子;二是指曾经的驻军地。他们说吾屯村的祖上都是戍边的将士,后来战火平息,作为职业军人,他们在一边务农一边想着能够给后代子孙留下什么技艺,好让家族得以繁衍生息?
后来,山神托梦,让他们去尼泊尔,那里有一种“金闪闪”的画画技术,学会了来传给后代,就能保证子孙有一技之长。带着山神的吉梦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上路了,千山万水之后来到了尼泊尔。那个金闪闪的画画技术,就是唐卡绘制。
可见,吾屯村的唐卡艺术源自尼泊尔,属于家族内部世代相传。这也和佛教典籍所记载的史料相符。唐卡绘制的全过程
“唐卡”有着与生俱来的宗教性(严肃性)。整个唐卡中,能够让绘制者有限发挥个人“想象”的地方,就是主佛、诸菩萨、护法、祖师等人物之外的背景部分里,云彩以及流水、草地等元素。就是这些元素也不能天马行空。而佛像的色彩、比例和形态则要严格依照佛经绘制。所以对于制作者而言,熟读佛经,对诸佛、菩萨的形象了然于心是童子功。
之后就是对绘画技巧的熟练掌握。一个合格的唐卡画师(姑且这样称谓),从拜师开始,短则五六年,长则十来年才能出师,可以单独画唐卡了。而这里面最难的是开脸和点睛。慈悲的观世音、智慧的文殊、威猛的大威德金刚,忿怒相的护法神……每一尊菩萨各有各的特色,如何传神,不仅仅是出师就能够掌握的技能。这里面,是专注和虔诚,是纯粹和使命。
从过程而言,唐卡的绘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底板的制作。对牛羊皮反复进行打磨、冲洗晾晒和抹背胶,使之表面光洁,然后绷在画框上,开始进行起稿。
起稿。先要画好中线,然后对主佛和其他诸菩萨等不同形象用木炭笔起稿,起稿必须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的标准。
涂底色。包括画面各类元素的的第一层颜色和背景底色。
勾描。用纯矿物质颜料对画面进行上色和勾勒,表现出人物和山水等元素的细节。
勾金线。勾金线是热贡艺术独有的技艺,也是热贡唐卡区别于其他流派唐卡的主要表现之一。勾金线就是用研磨成粉状的金粉对人物的衣纹、山水的轮廓进行二次勾勒。
开脸。对诸佛、菩萨的面部进行最后的修饰,包括“点睛”。唐卡绘制过程中的持咒和加持
如果唐卡的绘制仅仅是如上文所述,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和通常的艺术家差不多。唐卡绘制令人震撼的在于整个过程中的持咒和加持。
不说那些出家修行的画僧,单就吾屯村从事唐卡绘制的这些世间之人,为了表达对诸佛菩萨的虔诚,他们全都不沾烟酒,每绘制一幅唐卡的时候,都要念诵相应的心咒。如绘制的是观世音菩萨,在整个过程中无间歇地诵念“六字真言”;如果绘制的是文殊菩萨,则同样无间歇地念诵文殊心咒,如此等等。
不仅仅是如此。在着色的时候,每一笔,画师都要将画笔在舌尖上轻轻一沾——那是数以万计、百万计的咒语加持下,通过观想而成的甘露,每一笔都是如此轻轻一沾。
结束语:难以描述的感受
每一幅唐卡绘制完成,是无需进行“开光”的。这是因为在整个绘制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无数咒语和甘露的加持。特别是出自画僧之手的唐卡,由于他们戒律在身,所绘制的唐卡非常殊胜,也只有特别有缘的人,才能够和这样的唐卡结缘。
作为一个唐卡画师,每天十几个小时盯着画布,眼睛的损耗非常厉害,通常,每一位唐卡画师的“艺术生涯”只有二十年左右,这里面还含包括跟随师父学习经文和绘画基础的时间。真正单独进行绘制唐卡的时间,只有十年左右。
而且,由于不断将沾有矿物质颜料的画笔伸入口中,日积月累,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患上结石类疾病……
而他们的目光不含丝毫的杂质,是比纳木错比青海湖更加纯粹的一种通透。我无法形容出那种感觉。很多时候,当我和一些朋友谈及信仰和理想的时候,在他们脸上是一种坚定;对于吾屯村的唐卡画师(画僧)而言,这种坚定都是都是多余的……
他们有的,只是纯粹,深不见底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