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张佳星)在国家医疗保障局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介绍,集中采购实施几年来,医药行业研发创新动力强劲,医药工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23%,国内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
丁一磊表示,在药价高企时,药品价格中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用于科研创新和质量提升,而是用作销售推广,甚至没有转化为企业利润,而是成为流通环节的“水分”。
“开展集中采购后,中选产品无需营销,无需再开拓医院,从机制上跳过了行业当中所谓的客情维护、市场开发。”丁一磊说,这也让企业认识到,以往注重营销的老办法行不通了,需要凭创新质量和效率来立足市场。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集中采购这一公开透明的竞争平台上,已过专利期的进口原研药在我国开始出现价格的合理回归。
“此前原研药专利期满后,仍然维持高价,且长期在医疗机构药品销售排行榜中‘霸榜’。”丁一磊说,药品集中采购让原研药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同台竞争,国内用药格局逐渐与药品价值规律趋同。
此前没有渠道,质优价廉的产品打不开市场,集中采购的价格发现机制直接把新一代优质药品和耗材带给患者。
丁一磊举例说,集中采购前,新一代乙肝抗病毒药价格较贵,很多患者未得到规范治疗。集中采购后,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新一代抗病毒药迅速取代老一代药物,显著提升了治疗水平。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集中采购打破了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高价壁垒,有助于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这一目标。
此外,老百姓用得起的药品、耗材也普遍实现升级换代。第三代胰岛素使用比例提高,新一代铬合金心脏支架占比达60%,白内障患者手术中所需的单焦点晶体也有望在双焦点晶体、三焦点晶体价格下降后被取代,实现耗材升级。
与此同时,国家医疗保障局积极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优势,支持更多新药好药纳入医保。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通过建立适应新药准入的动态调整机制,创新药获批到纳入医保目录的时间从原来的5年多缩短到1年左右,80%的创新药上市两年内进入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