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入股万达商管,永辉超市(601933.SH)对子公司永辉云创的股权腾挪未能引发过多关注,但是这对公司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
12月4日,永辉超市公告,公司与张轩宁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以3.94亿元的价格向其转让永辉云创20%股权,后者正是新零售品牌“超级物种”的母公司。
经过此次转让后,张轩宁在永辉云创的持股由9.6%增至29.6%,成为第一大股东,而永辉超市持股比例相应降至26.6%。
张轩松、张轩宁兄弟为永辉超市创始人。在12月4日晚间,永辉超市还发布公告称,张氏兄弟解除一致行动协议,公司变为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这次剥离的动作很明智。”一位长期跟踪研究零售行业的专家人士12月5日分析称,永辉近几年的业务创新都是在“体内”进行的,这种方式风险小、成功率更大,而超级物种等创新业务恰好相反,将其剥离到“体外”孵化,不仅减轻了上市公司的压力,也有利于创新业务更灵活的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永辉云创持股由上市公司转移到张轩宁个人手中,更有利于后期的外部融资。
张氏兄弟“分开旅行”
“他看好偏重餐饮,我认为重心应该做到家。”对于新零售品牌“超级物种”,张轩松今年4月在一次股东大会上曾经坦言。
而从公司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哥哥张轩宁先后创立了永辉生鲜、彩食鲜中央工厂、永辉生活等一系列零售业态。
“出售永辉云创后,永辉超市仍然将继续坚持在新零售业态格局下进行探索与创新”、“做深做强‘到店’业务,强化和提升‘到家’能力。”永辉超市公告指出,这似乎也印证了上述表态。
正因于此,上述的股权转让由张轩宁个人承接,而这也是为了减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压力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永辉旗下共有云超、云创、云商和云金四大板块,其中盈利能力最为稳定的是云超业务,这是公司利润的核心来源,包括了永辉红标店、绿标店等业务,而云创板块则包括了永辉生活、“超级物种”等业态。
而自永辉启动创新业务,推出“超级物种”等产品后,其不断扩大的亏损,已经开始冲击永辉超市的核心业务。
数据显示,2017年永辉云创净利润为亏损2.67亿元,至2018年9月末时亏损额迅速放大至6.13亿元。不难发现,在“超级物种”、永辉生活今年开店节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其经营压力也在不断凸显。
由于并入到上市公司报表中,永辉云创的亏损无疑会对永辉超市财务数据形成一定拖累。要知道,永辉超市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尚不过10.18亿元。
“与互联网公司可以动辄投入数亿不同,永辉作为一家零售企业,由上市公司输血孵化创新业务,时间成本、资金成本都很高。”12月5日,一位接近永辉云创人士指出。
他还表示,永辉超市降低云创持股后,对云创而言也是解开了束缚,“如果仍然留在上市公司体内,其亏损金额若仍旧不断扩大,上市公司受资金、资本市场压力,必然会放缓其发展速度,如减慢开店速度等。”
通过前述股权转让,永辉超市不仅规避了云创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冲击,反而因此可以在本年确认一部分投资收益,从“失血”变为“补血”。
永辉超市公告指出,此次交易完成后,永辉云创及其控股子公司将不再纳入永辉超市的并表范围,同时永辉超市单体报表对永辉云创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若以2018年9月30日经审计的云创审计报告数据为基础,该交易将在公司合并报表层面确认2.84亿左右投资收益。
借力“外部融资”
实际上,上述因永辉云创业绩表现不佳,创新业务发展受阻的趋势今年已经有所体现。
今年8月,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提问,“公司在2017年年报中计划在2018年永辉生活店开店1000家······公司预计能完成开店规划吗?”
永辉超市也是实在,给出了“目前看完成永辉生活店的开店计划比较困难,公司需要根据大环境动态的调整。”
于是,永辉超市才选择主动“断奶”,并改为依靠外部资本来推动“超级物种”等创新业务发展。
独立出来的永辉云创,可以更为灵活地获得外部资本的支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自2017年以来,永辉云创先后获得了今日资本、腾讯和创新工场等机构合计7.1亿元的增资。
外部融资,以“股权换资金”,无疑是成本最低的方式,虽然因此会导致永辉和张氏兄弟持股被稀释,但是总好过于“超级物种”等项目发展受阻。
“对于永辉而言,外部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不是问题,体量起来了是可以起到对冲效果的。云创的持股转到张轩宁名下后,做出融资决策,显然要比放在上市公司便利许多。”上述接近永辉云创的人士评价称,依靠外部融资,也有利于永辉节约创新成本。
永辉近期整合“彩食鲜”业务,刚好可以为上述预判提供佐证。11月26日,永辉超市、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和自然人游达,便计划对运营“彩食鲜”的公司进行增资9.5 亿元。
这相当于,永辉超市在利用“杠杆”撬动外部资金,来共同推动旗下创新业务发展。未来,独立孵化的永辉云创,预计也将继续展开外部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