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新材料产业规模到2025年将力争突破150亿元,重点推动集成电路材料、智能汽车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五大重点领域新材料企业产业集聚,率先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据最新制定发布的《临港新片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临港新片区新材料产业将聚焦“1-2-3-4-5”目标,即:到2025年,产业规模三年翻一番,突破150亿元;创新攻关能力不断提升,培育至少两家产业创新联盟,实现20项标志性科技成果;领军企业发展壮大,新增一批10亿级规模细分领域优质企业,力争培育不少于三家上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更加完备,力争建成四家以上新材料相关服务平台或创新孵化载体;特色产业集群逐渐成熟,聚焦临港核心产业生态,推动集成电路材料、智能汽车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五大重点领域新材料企业产业集聚,率先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将新片区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新材料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
《行动方案》强调,进一步夯实新材料产业在先进制造业中的关键基础作用,结合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基础和应用需求,聚焦集成电路材料、智能汽车材料和航空航天材料等细分领域,聚焦重点产品领域,加快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构筑产业链综合竞争优势,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在集成电路材料方面,将强化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围绕大硅片、第三代半导体、掩模版、靶材等晶圆制造材料,做大产业规模,推进应用技术突破,打造集成电路材料全产业链优势,建设国内集成电路材料产业集聚区和创新高地。
智能汽车材料方面,把握全球智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潮流,依托临港智能汽车整车厂优势,聚焦电池、电机、电控和车身轻量化等部件核心材料,打造全球智能汽车材料创新引领区。
航空航天材料方面,围绕大飞机、航发商发等核心产业配套和微小卫星、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需要,重点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铝合金、高温合金、特种橡胶等先进配套材料,提升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比例,打造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基地,构建航空航天材料特色产业集群。
除上述三大特色产业外,还将积极培育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方面,将推进氢燃料电池基础材料发展,攻克催化剂、碳纸、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的量产技术,打造氢燃料电池材料全产业链示范应用基地。支持终端燃料电池企业组建,搭建新能源核心材料测试分析平台,建立行业应用标准,加快规模化应用。支持高稳定性质子交换膜项目的投产达产;支持低铂载量催化剂的量产制备技术突破;支持低电阻、高孔隙率的碳纸的推广应用。
生物医用材料方面,聚焦骨科、心血管、整形外科、义齿、医用导管等领域的生物医用材料,鼓励培育一批中小创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企业,加快优质企业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应用,打造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创新高地。
《行动方案》指出,将充分发挥临港新材料的应用市场牵引优势,推进重点产品新品种快速实现规模化应用。针对集成电路、智能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和生物医用新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根据国家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探索建立临港新片区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推动新材料、新器件进入重点产业链供应体系。
同时,临港新片区将联合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区等,力争孵化一批区内创新能力强、主营业务突出、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势头良好的新材料中小企业。响应企业需求,在产销对接、融资支持、政府部门沟通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