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案:由中心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心“不忘初心、服膺任务”主题教育带领小组办公室、国度广播电视总局结合建造的微记载片《见证初心和任务的“十一书”》正式上线推出。该片每集5分钟,共11集,拔取了11位共产党人的动人素材,包罗贺页朵的“宣誓书”、傅烈的“尽命书”、寻淮洲的“请战书”、王尔琢的“托孤书”、卢德铭的“行军书”、张朝燮的“两地书”、陈毅安的“无字书”、夏明翰的“殉国书”、赵一曼的“示儿书”、左权的“决心书”、陈然的“明志书”,展现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心与虔诚,永久苦守的初心和任务。该片以年夜量第一手材料,真实活泼的再现了英烈人物的奋斗精力和无畏气势,描画了革命英烈的辉煌形象和高尚人格。供泛博党员干部、大众和青少年进修。
“儿未尝不驰念着骨血的团圆,儿未尝不眷恋着家庭的密切……为了让千万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鹤发苍苍的白叟皆可享乐天算,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发誓不回家。凤翠外家怙恃双亡,看年夜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
这是1927年6月北伐军第四军25师74团顾问长、共产党员王尔琢写给怙恃的信。信中提到的凤翠,是他的老婆郑凤翠。
王尔琢和郑凤翠都是湖南省石门县官桥村人,两人两小无猜。1923年10月,王尔琢与郑凤翠正式结婚。婚后仅仅三个月,王尔琢得知广州黄埔军校招生的动静,决然辞别新婚老婆,前往报考。
谁知这一走,竟成为这对恩爱夫妻的永诀。
在离家的三年多里,王尔琢不但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结业生,还在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培育下,正式插手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他军功赫赫。
北伐军霸占武昌后,悬念老婆和从未碰面的女儿的王尔琢写信让母女俩到武汉团圆。没想到,还没比及一家团圆,就产生了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革命情势产生急剧转变,王尔琢成了被通缉的“中共要犯”,不能不告急分开武汉。
1927年6月的一天,在武汉的一处街巷里,郑凤翠带着她3岁的女儿桂芳,几经周折,终究找到了丈夫王尔琢为她们租好的住处,可是屋内却空无一人。
母女俩空等了十多日,也没有等来亲人,只得给丈夫留下一封信遗憾返乡。三岁的小桂芳诞生后还未见过父亲,父女俩平生中独一的碰头机遇,就如许错过了。
比及王尔琢再回到武汉时,才发现老婆和孩子已回了老家。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胡振荣:实在相差只有几天,就在这个时辰,王尔琢感受到很是惭愧妻儿,就提笔给怙恃写了一封信,也就是年夜家所熟习的“托孤书”。
王尔琢从武汉赶赴南昌,加入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历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顾问长和红四军顾问长,成为工农赤军最年青的军顾问长。
1928年8月25日,王尔琢在江西省崇义县思顺圩追劝叛徒时,不幸勇敢牺牲,年仅25岁。
在王尔琢义士悲悼会上,毛泽东亲身草拟了传世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担谁承受?生为阶层,死为阶层,阶层后若何?获得成功方始休!”
王尔琢牺牲后,郑凤翠独自扶养女儿,可这独一的女儿二十岁时带着毕生没有见过父亲的遗憾因病不治。
这位80多岁的白叟,
也是赤军的儿女。
在王尔琢的感化下,
他已为义士坟场默默守护了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