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26日讯(记者 畅帅帅)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为打造现代新国企确立了新的历史坐标和踔厉奋发的新起点。新的一年,国有企业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再升级?12月23日,2023(第九届)国企管理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政产学研围绕“打造现代新国企·提升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深入研讨。
建设世界一流新国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企业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提示,要特别注意欧盟今年10月1日实施的碳边界调节机制带来的影响;另外,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明确提出,要确保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同时决定在2030年把可再生能源翻两倍。这些需要我们以新型能源的不断发展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国务院参事杜莹芬表示,中国企业应当结合中国的制度环境和企业发展历史基础,在吸收、消化、创新基础上,积极探寻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路径:一是强调数字驱动的智能化生产运营;二是强调数字资产的新型财务;三是强调与企业战略相契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四是强调与企业战略全过程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转型;五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导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探索和构建新型政企关系,既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国企管理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指出。
就如何构建新型政企关系,打造现代新国企,季晓南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第一,政企关系影响甚至决定着国企的发展方式、公司治理、经营机制和布局结构,这是建立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理论逻辑;第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好地发挥国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骨干和支撑作用,这是建立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时代逻辑;第三,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国企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任务,这是建立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现实逻辑;第四,处理好国企与政府的关系,对国企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是构建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底层逻辑;第五,实现国企管理创新要求,这是构建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内在逻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文宗瑜针对国有企业参与国际新循环中的“世界工厂”新格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新构建促进了“世界工厂”新格局的形成;二是新的“世界工厂”已经在分割中国制造业中低端的国际市场份额;三是国企要积极参与“世界工厂”新格局的制造竞争,稳定中国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与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
提升新质生产力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提升新质生产力,要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六方面的基本特性。第一,先进性。现代化产业体系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产业转型升级符合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第二,协同性。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演化中,各类生产要素有机组合、各类企业高度协同、各产业之间有效配合;第三,完整性。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制造业体系最为完备、规模最大的国家。在供给端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第四,包容性。在产业体系形成中,要先立后破,不是把所有传统产业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应该有序推进其转型升级;第五,开放性。要建设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第六,安全性。把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对链条上的各环节、主体、要素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在深入推进。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指出,围绕价值创造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增强核心功能,是此轮改革的两大重点,目的是打造更有活力、更高效率的现代新国企。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打造现代新国企在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上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迸发新动能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面向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这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速建谈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企业所原所长陈小洪就国有企业投资创新战略,谈了四点认识:第一,创新需要投资,投资创新是应对创新风险的战略性措施;第二,沿着价值链进行创新投资,赋能企业发展;第三,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的投入;第四,进入市场后的投资,要有激励政策,帮助提高企业的供给能力。
在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中国国资国企研究院院长彭建国看来,打造现代新国企,提升新质生产力,重点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找准方向。聚焦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功能,全面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第二,落地落实。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攻坚;第三,平衡关系。国有企业要处理好和民营企业的关系、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市场化的改革与加强国资监管的关系。
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首席专家李锦认为,“提高核心竞争力”之于国有企业,更多地强调的是“全球竞争”,而不是“本地竞争”;是“内生”,而不是“外在”;是“长远”,而不是“当下”。国企增强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压舱石”作用,经营效益基本稳定,运营质量持续提升;二是充分发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作用,中央企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三是充分发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排头兵”作用,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四是充分发挥关键领域支撑托底作用,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努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
翻译
搜索
复制